专访河山机器:本手守正,妙手出新,中国食品机械制造商的全球布局之道
2025年10月20日 10:44
中企集团
在围棋世界里,“本手”代表守正,强调规则与基础;“妙手”则意味着破局创新,往往在看似无解的局势中另辟蹊径。放在制造业的棋盘上,这一逻辑同样成立。
湛江市河山机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山机器”)正是兼具“本手”与“妙手”的典型代表。深耕食品机械行业数十载,河山机器以质量管控、生产效能与管理体系筑牢“基本盘”;而当全球产业格局重构与数字经济浪潮汹涌而至时,它又敢于以“妙手”落子,在数智化改造与全球化拓展的深水区里探索“第二曲线”,走出一条传统制造企业高质量增长的新路。

在2025客户大会期间,我们与河山机器负责人展开深入对话,聚焦数智化升级、国际化突破以及与中企集团的战略协同,探寻这家传统食品机械制造商如何实现“守正”与“出新”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一场生动的数智化范式参考。

数智化转型
从“经验驱动”到“系统智能”的革命
中企集团:作为传统制造企业代表,您参加以AI为主题的中企集团2025客户大会,您最强烈感触是什么?哪些展示内容让您看到了未来的产业方向?
河山机器:这次大会带给我们的,是强烈的“重构感”。过去赖以成功的经验、流程与人脑决策,正被数据与算法系统性地重新定义。这已不是“是否转型”的选择题,而是“多快才能跟上”的生存命题。我们既感到固有模式被颠覆的危机,也因看到清晰路径而兴奋。
真正令我们产生方向性共鸣的,是AI在具体业务场景中的落地能力:AI可自动撰写产品内容与资讯内容,解决企业内容创作枯竭的问题;AI智慧客服能实现7×24小时多语言实时响应,及时接待访客并主动引导留资,大幅提升转化率;在SEO优化方面,AI可自动选词、优化与跟踪关键词,帮助企业提升官网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让更多潜在买家通过搜索找到企业。这不再是概念,而是可部署、可衡量的生产力工具。
中企集团:在食品机械这一传统领域,河山机器如何理解“数智化”对核心竞争力的重塑?请结合实例谈谈公司在生产、供应链或产品端的突破。
河山机器:对我们而言,数智化绝非赶时髦的标签,而是一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战役。其关键在于,将依赖老师傅经验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量化、可分析、可优化的“系统智能”。
以我们的“河山数字AI车间”为例。过去,复杂装配线的排产依赖人工,紧急订单或部件短缺常导致产线紊乱、交付延迟。如今,接到新订单后,AI会在数字孪生系统中进行无数次模拟推演,综合订单优先级、物料库存、设备状态与人效数据,自动生成最优排程方案。这一突破使整体交付周期缩短20%,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实现了从“人调度产线”到“系统驱动产线”的根本转变。

中企集团:数字化转型往往伴随高昂的试错成本与组织变革阻力,这也是许多企业会遇到的问题,请分享一下河山机器是怎么破解的?
河山机器:我们总结了“四板斧”。
首先,战略聚焦。明确“数智化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其唯一目标是支撑公司核心战略。我们要求所有数智化项目必须与业务KPI挂钩,杜绝“为技术而技术”的盲目投入。
其次,敏捷迭代。我们放弃了“一步到位”的幻想,转而采用MVP(最小可行产品)模式。每一个新系统都先在小范围试点、快速验证,再根据反馈持续优化。这样既能降低试错成本,又能让组织在一次次小成功中积累信心。
再次,人才双轨。我们设计了“双轨制”薪酬与晋升体系:既尊重管理序列的价值,也为技术专家开辟独立通道(从初级工程师到专家级人员),薪酬与地位与管理岗平行。让顶尖工程师不必走向管理才能获得认可,从而把最优秀的人才留在技术一线。
最后,文化重塑。 我们倡导“用数据说话”的文化,同时正视“人心”的管理。对全体员工,我们郑重承诺:数智化是赋能,不是替代。它的目标是让老师傅们从重复、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机械判断中解放出来,把时间用在工艺优化、故障诊断和人才培养上。通过真实案例,我们也让员工看到——掌握新技能后,他们的收入和发展空间反而更大。

全球化出海纵深战,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中企集团:我们了解到,河山机器的产品已进入多个海外市场,在拓展国际业务过程中,最大的壁垒是什么?
河山机器:是信任壁垒。海外客户,尤其是高端食品制造商,对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长期服务能力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
中企集团:那你们是如何突破这种信任壁垒的?
河山机器:以“价值证据”替代“营销话术”。我们集中资源在目标市场打造“灯塔客户”案例,以实测数据与稳定运行实绩说话;同时,不断加强海外推广力度,借助谷歌等全球社媒渠道,将产品价值与解决方案能力精准传递,逐步扭转“中国制造”的旧有认知。
中企集团:有没有某次经历让您对“中国智造”的定位有了新的理解?
河山机器:有的。在欧洲市场,最初我们往往被视为“低价备选”,客户选择我们更多是出于成本考虑。但当设备投入使用后,他们发现我们的稳定性、工艺细节和售后响应速度远超预期。那一刻我们意识到,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宣传,而在于兑现承诺。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河山机器正在一点点打破海外客户对“中国制造=低成本、低技术”的固有印象,逐渐建立起“高技术、高可靠性、高服务价值”的全新认知。这,正是“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真正含义。

中企集团: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贸易环境变化,您认为中国制造企业要在海外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哪些方面构建长期能力?
河山机器:海外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在这条长跑里,我们认为必须同时具备“韧性”(供应链)、“扎根”(本地化)、“信任”(ESG)和“引领”(创新)这四大长期能力。这要求企业有极大的战略耐心和持续的资源投入。
对我们而言,最终目标并不是成为一个庞大的“出口商”,而是成长为一个被全球主流市场尊重和信任的“跨国公司”,真正具备全球资源整合与运营的能力。

战略协同,
与中企集团共谋全球新航线
中企集团:在数智化转型和出海的过程中,中企集团给河山机器带来了哪些具体价值?
河山机器:我们把中企集团视为战略级伙伴,共同攻克转型升级与出海过程中的具体难关。中企集团提供的价值,远不止于单点服务,而是一个深度融合、系统性赋能的体系。比如,在出海环节,中企集团帮助我们快速完成合规审查和本地化落地,降低了进入陌生市场的制度门槛;在数智化方面,他们的全球网络、专家智慧和生态资源,与我们形成了真正的“共创”关系。可以说,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加快了河山机器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也显著降低了国际化的试错成本和战略风险。

中企集团:未来,您希望双方在哪些方向上进一步深化合作?
河山机器:河山机器与中企集团的合作已经进入“战略协同、共创共赢”的深水区。我们期待合作关系进一步升维,不再只是“甲乙方”的服务关系,而是共同定义未来产业图景的联合创新伙伴。基于此,我们计划在以下关键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并期望中企集团提供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的助力:
从技术应用到技术共创——希望能与中企集团共同打造行业级的AI大脑,用数智化方案赋能整个食品机械生态。
从出海支持到生态共建——不仅是进入海外市场,更要在关键区域形成标准引领,推动“中国智造”在全球产业链中拥有话语权。
从资源池到资源编织——中企集团的价值,不止在于拥有丰富资源,更在于其将技术、资本、政策与市场精准编织在一起,形成合力,为我们构建独特的生态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未来的合作不仅仅是业务突破,而是能否携手定义并引领“中国智造”的下一个范式。我们希望与中企集团一起,用系统性和生态化的方式,在全球产业版图上树立新的标杆。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