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支持全球发展八项行动”中看中非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01月14日 21:29

中企跨境-出海加速器

作为国内成长型企业出海加速器,多年来,中企跨境通过全品类出海洞察、全场景海外媒介资源、全渠道客户维护管理和全链路服务体系,成功帮助超30万外贸企业在非洲,以及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实现海外掘金,为外贸企业提供出海咨询、出海独立站的搭建与优化、全球主流广告媒体投放、客户全生命周期监测与管理服务,保障企业从“入海”到“向深海拓展”的出海效果全链路监测,助力企业实现海外业务的有效增长。

2024年11月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在峰会上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

习近平指出,中国要在贸易投资、发展合作等领域增加资源投入、做强发展机构,多一些合作桥梁,少一些“小院高墙”,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过上好日子、实现现代化;要营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经济合作环境,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让新技术、新生产、新业态赋能可持续发展,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潮流,缩小南北差距;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有关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

第一,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建设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以绿色丝绸之路引领,为数字丝绸之路赋能。

第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建设好全球南方研究中心,继续支持发展中国家,深化减贫、粮食安全、数字经济等各领域务实合作。

第三,支持非洲发展。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布了未来3年中国同非洲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并为此提供资金支持。

第四,支持减贫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中方决定加入“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支持继续举办二十国集团发展部长会,并将继续主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 

第五,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全球南方。

第六,支持二十国集团开展造福全球南方的务实合作,支持设在北京的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工作,支持各方在数字教育、博物馆数字化、古籍数字化等领域开展合作。

第七,落实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行动计划”,同发展中国家加强追逃追赃、拒绝腐败避风港、反腐败能力建设等领域合作。

第八,中国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已经宣布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对于在“八项行动”中提到的“支持非洲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非洲宏观贸易出口现状

2021年到2023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年均增长5.9%,这一速度快于中国全球外贸的整体增速。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821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对非出口同比增长291%、109%和57%。2024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进出口额达1.19万亿元,同比增长5.5%,创历史同期新高。

其实中非贸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目前,非洲各国自中国进口产品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特点,机械、纺织、金属和化工四大类,牢牢占据了南非、尼日利亚、埃及的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结构主体。

而从非洲各国来看,非洲经济的扛把子、中国的老顾客南非,中国在非洲的新买家尼日利亚,以及埃及,这三个非洲国家一直保持着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前三席位。

在中资企业对非贸易过程中,比起家门口的俄罗斯和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中非贸易更为复杂。其中不仅要涉及商业往来,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部分非洲国家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一些非洲地区存在地区冲突、宗教纷争等,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贸易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企业运营和政策方面的风险。

以及,遥远的地理距离也带来了高额运输成本,很多高附加值且大体积的产品也因此会承担额外的运输附加费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商品的直接出口贸易难度。

与此同时,国际的竞争日益激烈也给中国在非洲的布局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印度这个曾被忽视的竞争者正在快速崛起,通过低成本的商品和庞大的劳动力优势,印度占据了非洲中低市场的一席之地。而欧美国家则在高端市场中依然占据着强势地位。

面对多层次的竞争,中国更需要灵活的贸易策略——巩固既有优势的同时,开拓新的领域。同时,刺激需求、规避外部风险、避免陷入低价恶性竞争,这是向非洲出海的中资企业需要尤为注意的地方。

另外,非洲国家的语言种类繁多,官方语言主要有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部分地区使用民族语言,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语言障碍也可能会增加沟通交流成本,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理解非洲当地的风俗和商业习惯。

从产业优势窥探中非贸易存在哪些机遇

不过,尽管非洲贸易市场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挑战,但从过往中国对非出口数据能够看出,非洲对于中国外贸企业来说还是存在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从当前非洲的优势产业也可以看出不同产业链中的贸易机遇点。

从《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2024》中可以看到,矿产加工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消费市场均在非洲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矿产加工业

非洲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世界矿产储量的30%,包括40%的黄金储量、60%的钴储量和80%铂族金属储量。矿产资源是非洲重要的收入来源。

因此非洲国家也可以成为制品生产国,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参与非洲的矿产资源开发、矿石贸易及相关矿产设备和技术出口,这些都具有广阔的前景。

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为非洲70%的人口提供生计,非洲拥有世界上60%的未开垦耕地。尽管拥有资源禀赋丰富,但非洲主要类别的农产品原料和加工品的出口潜力远未得到有效释放。因此,农产品加工能够对当地社区产生显著溢出效应,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加工能力可以与非洲的农业资源相结合,开展农产品种植、加工等领域的合作。

此外,非洲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方式向非洲国家输出农业技术,提高非洲的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为相关农业技术设备和农资产品出口创造了机遇。

消费市场的崛起

非洲人口增长迅速,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的地区之一。同时,非洲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的增加,也同时带来了对食品、日用品、纺织品、家电、家具、电子产品等各类消费品的大量需求,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机会。

另外,随着非洲中产阶级崛起,这类人群对于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中资外贸企业针对时尚服装、智能家电、教育资源、医疗设备等产品向非洲输出将具有一定潜力。

作为国内成长型企业出海加速器,多年来,中企跨境通过全品类出海洞察、全场景海外媒介资源、全渠道客户维护管理和全链路服务体系,成功帮助超30万外贸企业在非洲,以及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实现海外掘金,为外贸企业提供出海咨询、出海独立站的搭建与优化、全球主流广告媒体投放、客户全生命周期监测与管理服务,保障企业从“入海”到“向深海拓展”的出海效果全链路监测,助力企业实现海外业务的有效增长。

相关文章